
其實,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外乎這幾個:
1. 牛肉部位沒選對。不是牛所有的部位都適合做醬牛肉的。做醬牛肉最適合的部位是牛腱子肉,以前腿腱子肉為最佳。這是因為牛的前腿毽子,其筋和肉交織在一起,燉熟之后形態好看色澤有變化,易咀嚼口感很好。
2. 切肉的方式不對。首先,切熟牛肉一定要等牛肉完全涼透了再切,熱的牛肉一切肉就散了不成型;其次切肉的時候要逆著牛肉的纖維紋理下刀,這樣吃起來口感才更好,不塞牙。

了解了以上情況,再做起醬牛肉來就簡單多了。下面就由舌尖鹵味小編詳細介紹下家庭版醬牛肉的正宗做法。

【需要材料】
牛肉1000克,干黃醬80克,老抽1勺,料酒3勺,蔥1棵,生姜1塊,八角2顆,香葉2片,干辣椒2個,花椒1小勺,桂皮1小截,油、鹽適量
【烹飪方法】
-Step1-
將牛肉洗凈表面血污,切成大塊,備用。做醬牛肉最適合的是牛腱子肉,前腱子腿肉為佳,有一點點筋,吃起來有咬筋且肉不柴。

-Step2-
將切好的牛肉下鍋焯10分鐘左右, 撇去焯出的浮沫雜質,撈出牛肉沖洗干凈表面的雜質,瀝去水分備用。

-Step3-
準備好做醬牛肉用的調料:干黃醬80克,老抽1勺,料酒3勺,蔥1棵(切段),生姜1塊(拍扁),八角2顆,香葉2片,干辣椒2個,花椒1小勺,桂皮1小截。

-Step4-
鍋內放少許食用油,七成熱時下入干黃醬炒出香味,再放入蔥、姜、花椒、八角、香葉、桂皮、干辣椒等翻炒均勻。火不要太大,干黃醬剛剛出香味就可以,不然會把醬炒糊,醬出的肉味道就發苦了。

-Step5-
放入老抽、料酒、鹽、足量的清水,放入焯好的牛肉,大火煮開,轉小火煨2小時左右。

-Step6-
最后再開大火燉10分鐘,關火。最好讓牛肉在湯里浸泡一夜入味,再撈出控干湯汁冷藏保存。牛肉一定要等徹底放涼之后再切,不然肉會散掉。

-Step7-
將徹底放涼的牛肉切片、裝盤即可。切的時候應逆著肉絲纖維的方向切,吃起來口感會更好。

【溫馨提示】
1. 做醬牛肉盡量用黃醬,味道更濃郁,湯更醇厚,千萬不要用甜面醬。如果購買的黃醬塊大且硬,可以先用少許水將黃醬化開再炒制。
2. 吃不完的牛肉可以浸泡在老燙里,放在冰箱冷藏,隨吃隨切。這樣肉會更入味,切時更易成形。